目前翻譯市場競爭激烈,在很多翻譯公司的營銷計劃中,常常一味強調翻譯銷售量的提升,把翻譯量作為企業(yè)追求的最大目標。這些翻譯公司的負責人大都有一個“共識”:做銷量是做品牌,只要銷量上來了,品牌自然會得到提升。
筆者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僅就片面的追求銷量的結果往往會導致對翻譯公司品牌的其他要素(如:品牌美譽度、客戶忠誠度,品牌誠信度等)的建設視而不見,最終會導致品牌的崩潰。例如:因為翻譯質量不過關,會導致100%的客戶流失80%,僅留住20%的長期客戶。
例如三株的隕落,就是片面追求銷量忽視品牌其他要素建設的結果(雖然不是同行但也可以拿來借鑒)。當年的三株,廣告何其兇猛,銷量何其龐大,但是,龐大的銷售量并沒有支撐起不倒的品牌大廈,僅僅因一場官司,外強中干的三株便轟然倒塌,如流星般隕落。
還有大家熟知的哈藥集團,同樣憑借鋪天蓋地的廣告傾瀉,贏得銷售額的增長,據稱哈藥的廣告投入每增加一倍,銷售額便要翻一番。但是,哈藥在公眾中的品牌形象如何呢?從蓋中蓋“捐贈”“希望工程”事件和大大小小的報刊質疑文章中,我們不難得出結論。
另外為了達到提升翻譯公司銷量的目的而經常性地進行殺價,我們也認為是對品牌的貶值。經常性的殺價會給客戶價格不真實的感覺,價格戰(zhàn)的無序競爭毫無疑問會傷害到翻譯公司品牌與信譽,一些要求高質量的客戶也會因為殺價后的翻譯質量得不到保證最終也不會選擇低價翻譯公司的。
廣告推廣應該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銷量的增長;二是品牌形象的提升和品牌資產的積累。如果只是滿足了其中一個目的,都不能說是成功的廣告推廣。綜觀一些成功的品牌,不僅注重銷量,更注重建立永續(xù)經營的品牌,甚至在某些時候,銷量是次要的,品牌的建立才是最重要的。
2000年以來,隨著國內翻譯市場需求量的加大,翻譯公司也越來越多。我希望我們的翻譯同行們既要考慮眼前的利益,更為重要的是看長遠的利益;既要銷量,更要品牌積累。只有這樣自己公司的翻譯品牌才可以縱橫馳騁,長盛不衰!
北京新語絲翻譯公司與業(yè)界同仁分享
|